2021-11-19 21:45:06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经历通宵“加时”,终于达成历史性协议。由于印度最后关头的坚持,协议文本中的“逐步淘汰煤炭”,改为“逐步减少煤炭”。一字之差,老牌列强打压新兴经济体的算盘落空,大会主席、在印度出生的英国高官夏尔马,当场哭丧了脸。
中印间矛盾不少,但有一说一,这回印度确实跟咱站到同一边,捍卫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莫迪放话了:要我们减排?可以。你们发达国家得先打钱,一万亿美元。老仙为了上头条,还首次宣布印度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2070年,差几年都“赛博朋克”了。
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考虑到经济、人口发展前景,未来碳排放的天花板值得重视。改换清洁能源,既需要大把钞票,也涉及分蛋糕,处理不好就是经济上自断经脉。而印度还是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七成发电靠煤炭,上个月刚经历五年来最严重缺电,这脉象怕是半只脚入土了。倘若无视气候问题,去年又闹发洪水又干旱的,十三亿人的饭碗要成问题。本期《消化一下》我们就来聊聊,印度立志要变得“干净又卫生”,到底是在下一盘大棋,还是在画一张大饼。
咱们先说基本概念。印度以全球22%的人口,贡献了约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中美。为发展经济,印度长期不重视温室气体排放、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前总理英迪拉·甘地有句名言:“贫穷是最大的污染源。”历届印度政府认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的“原罪”,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前者不出钱,后者就没有减排义务。
但近几十年来,印度融入全球化,国内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印度签署巴黎协议,承诺减排。这次经莫迪拓展,形成以2030年为限的五大目标。比如,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00吉瓦,撑起全印一半的电力供应。什么概念?当前印度电网总装机容量,只有388吉瓦,七成靠煤炭。也就是说,十年内印度电网要扩张近三倍,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还要大幅降低。解决方案就是发展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