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17:01:17
锦城虽云乐,桑梓情更深
——返乡创业农民工陈郁儒的心路历程
20世纪90年代,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一位年仅18岁的年轻人陈郁儒,怀揣着对人生的美好愿望,走出大山孤身来到繁华的都市—成都。
做推销、站门店等任凭他努力的工作,但是没有专业、没有技术、没有任何特长的他还是收入甚微。每当夜晚,他拖着疲惫身躯趟在一张小床上静思:我的路在何方?眼前一片迷茫。在聆听一位企业高管的闲聊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文凭”。挤时间学习,他走进了大学,学习新闻专业、自学了会展专业、法律专业。毕业以后,他进入四川省贸促会工作,承担西博会的策划、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他捞到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年过而立,几近不惑,陈郁儒的桑梓之情愈发浓烈。偶然间,他得到巴中市委市政府关于返乡创业政策引导。他毅然决定离开生活过20年的大城市,返回故土通江带领当地老百姓创业致富,希望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015年,陈郁儒成立了四川昶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通江县仁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靠着“天时、地利与人和”他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丰富策展经验,他着力于通江县特色农业,带动168户农户种植赶黄草3316余亩、年产赶黄草原材料263吨,实现农户亩产6813元收入,真正意义上把赶黄草变成了金钱草。
2017年,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他又将魔芋产业引进通江。通过与多所大学进行深度合作,昶永农业成功培育出可规模化种植的“黄金魔芋”和“花魔芋”品种,并建成商品魔芋基地2836余亩,“花魔芋”育种示范基地近800余亩,带领贫困人口236户、638人脱贫致富。
昶永农业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构建魔芋全产业链与生态体系,建设集魔芋种繁育、种植技术指导服务、魔芋产品收购、深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电商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逐步实现魔芋种植与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致力于打造通江本地特色农业品牌。多年的奋斗终于结出了硕果,2021年公司被四川省发改委等25个部门评为“四川诚信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陈郁儒还当选通江县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在任期间,陈郁儒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围绕民生工程与农业品牌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政协提案的形式引起县委政府的更加重视。他还投资建立“秦巴特产网”、“秦巴特产商城”,通过“互联网+”、“展会+”等多种营销途径,将通江的银耳、香菇、黑木耳、通江空山黄牛、农家土猪腊肉、腊肠、银耳核桃仁系列特色农副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实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他还注重于“巴中造”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先后注册了“巴山红”“巴山谜”“秦巴乌蒙娇”“乌蒙娇”等商标,覆盖精品干果、米面粮油、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畜禽腌腊等产品种类。目前,已有20多个产品通过国扶办认定的全国832扶贫产品目录。
他正在为自己的创业梦想作规划,将充分利用通江这块绿色的生态资源宝地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将通过打造“通江魔芋产业博览园”把通江建设成“花魔芋之乡”,将“通江魔芋”打造成国际商标品牌,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懈努力奋斗。(通江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李军,四川省农民工领导小组特约通讯员一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