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枢纽

2021-12-22 23:49:02

健康运动 https://www.025jiajiao.com/yundong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世界创新大会第四届创新全球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以《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枢纽》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陈文玲表示,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可以为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的自强自立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重大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和集成优势。

  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枢纽?陈文玲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为主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最主要的创新平台。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和建设全球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一点非常重要。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这对大湾区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35年能不能形成整体的原始创新能力?能不能在国际比较上形成集成创新能力?能不能形成全世界最优的创新生态环境?能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竞争力、辐射力,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这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的关键所在。

  第二,要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不一样,科技创新中心重在科技科学领域,科学中心重在科学发现,重在思想革命和思想方法的革命。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说自己是科学中心,也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称得上是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现在确立要建设4个国家科学中心,其中就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探索建设科学中心,如何开展一场思想革命,思想方法的革命,创新方式的革命,这对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培育位于世界中高端或者顶端的高精尖产业。这对于大湾区非常重要,也是大湾区已有的优势。对这种高成长、高潜力、面向未来产业的加速培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衡量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投入产出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情况,衡量产业是不是处于高精尖高端顶端。能不能在半导体行业、5G、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枢纽的基础条件。

  中国现在5G处于高端,甚至是尖端,但是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等顶端、尖端、核心零部件等还被卡脖子,这就是需要突破的瓶颈。大湾区应该聚焦脑智能、未来网络、无人技术、超材料和二维材料,基因与干细胞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要用新的思想革命,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既有产业形态和技术的制约瓶颈。

  第四,要探索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建立发现和培育机制。要建立未来的产业,就要加速建立培养和培育机制,建设未来产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各类众创空间,培育处于孕育阶段和成长阶段的未来产业和企业,瞄准新一代技术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核心设备研发,释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新动能。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底层技术为牵引,以先进通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这些应用技术为驱动,大力发展虚拟现实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技术,支持我们的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以智能芯片开源框架这些技术核心为切入点,开展超大规模的智能模型算力与计算平台建设,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创新支撑。

  第五,培育和支持头部企业做强做大。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使这批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际激烈竞争、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博弈中的竞争主体。所以,对于这些头部企业的培育,一方面是要给发展的空间,一方面要让企业看到稳定的发展预期,特别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这些头部企业至关重要。要支持头部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新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第六,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12月17号,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个部委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小企业实际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头部企业是产业链的“链主”。粤港澳大湾区最大优势是中小企业的群体优势、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使得他们能够进入全球一流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他们的供应商,这才是真正形成了创新链。两链融合就是供应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否则供应链只能是在低端。

  陈文玲说,目前,全球技术贸易的80%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进行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占比还不到10%,特别是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始终是受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在“微笑曲线”下面呆着,必须要转型要升级,但是步子要稳,政策要稳,预期要稳。

  据介绍,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内国际的10余位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以“百年变局创新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通过线下或线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前沿科技最新成果以及对创新机制的深度思考,来自科技界、经济界、媒体界人士及外国驻华代表等3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阳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