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09:38:51
图|华国锋
前言
1976年9月8日晚,人民大会堂内灯火辉煌,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举行的访华答谢宴会。
宴会气氛十分愉悦,众人为此次访华的圆满成功发自内心的开心,作为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是这场晚宴的主宾。
正当大家欢庆之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是来找华国锋的。
华国锋接起电话,脸色瞬间大变,放下电话后向众人匆匆告别,告知身边人员:“马上去中南海”,随即离开宴会现场。
让人疑惑的是:电话那头说了些什么?这一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大事?
图|华国锋
华国锋与毛主席初见
这一晚的故事,要从毛主席与华国锋初见说起......
1955年6月,毛主席在专列上接见华国锋,这是二人的首次相见,当时华国锋是湘潭地委书记,与他一起接受毛主席会见的,还有湖南省委副书记谭余保、省委常委胡继宗、徐启文。
湖南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自1953年起,毛主席时常回湖南,慰问家乡的父老乡亲。得知华国锋的职务后,毛主席笑着说道:“你可是我家乡的父母官!”
性格一向憨厚的华国锋红了脸,他很少主动说什么,毛主席问他湘潭商业、工业等发展的情况,华国锋就如实、详细地回答。
就任湘潭地委副书记期间,华国锋撰写了《湘潭县应如何推广互助合作运动》、《怎样整顿、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常年互助组》、《稳步建立和提高常年互助组》等多篇文章,对于湘潭的发展,华国锋作了深入了解与研究。
至1952年底,在华国锋的领导下,湘潭县的常年互助组已经达890多个,成为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县。
1954年11月,华国锋担任湘潭地委书记,几乎负责了湘潭地区的所有工作。所以当毛主席询问起湘潭地区的各种事务时,华国锋都能够对答如流。
这次会面,专列上的人并不少,但毛主席还是记住了这位爱岗敬业的老实人华国锋,他如此评价:“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图|毛主席和湖南省委的负责同志谈话,左一为华国锋
1959年6月毛主席回湖南长沙时,主动约见了华国锋,毛主席提出想回到家乡韶山看看,华国锋便一同陪他前去。
一路上,二人闲聊,也汇报工作,华国锋并未过多修饰成绩,只是实事求是地说道:“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
华国锋的汇报没有什么漂亮话,只是阐述事实,毛主席就认真听着他的汇报,以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1964年7月,韶山毛主席陈列馆开始动工,华国锋主持了奠基仪式,他综合运用全省力量,仅用时100天,陈列馆落成开馆。
陈列馆不仅收藏了毛主席少时的不少资料,还收集起来弟弟、堂妹等一众亲人的照片,华国锋将其亲人的照片送往北京,请求毛主席亲自过目。
“原件退还,洗一套送我。”毛主席在照片背后如此批示,很快,华国锋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亲自送到毛主席手中。
图|华国锋
毛主席日益器重这位踏实努力、老实憨厚的华国锋同志,二人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
而华国锋也始终谨记毛主席的嘱托,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脚踏实地,后来华国锋升任省委领导,就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
韶山灌区工程开建时,华国锋任总指挥,长达十个月的工期中,华国锋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并且参与到劳动中去,他更像是广大工人们的朋友,丝毫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很快,华国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踏实肯干的名声流传开来,就连毛主席也知道了这位同志身上的优秀品质。
自建国以来,毛主席最反感的就是那些不为群众办实事的官僚派,一经发现,他就会处理,所以华国锋的深入群众愈发深得毛主席的欣赏与喜爱。
后华国锋任中央委员,毛主席也时常表达对他的肯定。1970年与斯诺谈话时,毛主席主动提起华国锋:“湖南省的人物也出来几个了。第一个是湖南省委现在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是老班子里的人。”
这位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第一次得到了国外的注意。
图|毛主席
毛主席的接班人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总理之位暂时空缺了下来。21日毛主席提议:“就请华国锋带个头,邓小平专管外事。”
在毛主席的推荐下,华国锋走上了代总理的位置,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4月,缠绵病榻的毛主席先是提议让华国锋这个代总理,正式被任为总理,而后又建议让华国锋就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4月7日,《关于华国锋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决议》正式通过。
这个决议即意味着:华国锋,是毛主席的“接班人”!
这一消息让并不熟悉华国锋名字的外国记者十分惊讶,他们不明白此人有何魅力,何以站上此位置,在报道中记者称华国锋为“政坛上的一批黑马。”
图|华国锋
1976年4月30日晚,在华国锋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会见外宾完毕后,华国锋并没有离开。
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太好,华国锋就抓紧时间向毛主席汇报中央近期的工作以及目前全国形势,报告最后,华国锋总结:“全国总的形势很好,也有几个省的形势不大好……”
在华国锋汇报的过程中,毛主席一言不发,只是坐在沙发上认真倾听,双眼注视着眼前憨厚老实的华国锋同志。
毛主席内心笃定,华国锋是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日后中央的工作是要交给他的。待华国锋汇报完毕后,毛主席拿起沙发旁边茶几上的铅笔,他身体不好,已经很难自己站起来了。
只见毛主席十分吃力地在白纸上写下3句话:
1、慢慢来,不要着急;2、照着过去方针办;3、你办事,我放心。
已经83岁的毛主席写字很费劲,写下这三行字,花费了他不少气力,纸上的字迹有些许潦草,些许模糊。
认出毛主席的字,对华国锋来说并不难,短而有力的3句话,给了华国锋极大的信心,也成为他日后开展领导工作的重要支持。
图|毛主席
6月15日,毛主席将“接班人”华国锋叫到床前,与其说这是一次召见,不如说这是一次交代,自知身体状况的毛主席在向华国锋交代身后事。
在他病床前的还有王洪文等人,毛主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了就总想着后事,中国有句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
毛主席细数自己的过往,并留下对华国锋的嘱托:“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躺在病床上,毛主席仍忧心着祖国的未来。
图|华国锋同志
9月8日晚,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举行的访华答谢宴会,作为重要领导人,华国锋是宴会的主宾。
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华国锋以及其他领导人正一同庆祝此次访华的圆满成功,宴会气氛十分愉快。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华国锋接起电话,脸上神色大变,然后迅速向大家告别后匆忙离开,那时宴会并未结束。
这一晚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那通电话传来的是毛主席病危的消息,华国锋向身边人员说道:“马上去中南海”,结果等华国锋急匆匆地赶到中南海,昔日挚友毛主席已经停止呼吸。
1976年9月9日,人民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巨星陨落,举国悲痛。
在接下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将毛主席教导自己的3句话,传达给全体政治局委员。
图|人民群众怀念毛主席
华国锋不负毛主席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强忍悲痛,与其他领导人一同处理后事。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华国锋哽咽念悼词:“毛主席的逝世,对我党我军,对全国人民,以及国际无产阶级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好几次华国锋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身体险些失衡。
花了很长的时间,华国锋这才接受了毛主席已经离去的事实,他将这种悲痛转化为力量,将毛主席对他的殷切叮咛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
图|华国锋在毛主席追悼会上,左为叶剑英
他将所有心思都用在促进国家建设中,只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华国锋任职期间,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工作逐渐进步,外交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方面,华国锋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1980年起,华国锋便不再担任总理的职务,1981年,华国锋正式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虽然卸下领导人的重任,但华国锋丝毫没有放下对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心,时刻关注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而在生活中,他就如万千平凡的老人一般,过着简单且朴实的生活,平素他很少出门,看看报、读读书、养养花草。
图|华国锋
华国锋平日的生活秉持简朴的原则,侄女苏凤仙去看望他,晚上进屋后发现很暗,苏凤仙疑惑问道:“叔叔,怎么不开灯呀?”
“国家能源紧张,我们要时刻注意节约!”华国锋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就是将简朴的习惯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个细微处。
2001年,华国锋迎来80岁大寿,远在山西的苏凤仙给他打电话:“叔叔,我要去北京给你祝寿。”华国锋不同意,如此太“兴师动众”了,他不愿自己的大寿如此麻烦。
不过苏凤仙还是提前一周赶到北京,住进一家价格便宜的旅馆,苏凤仙清楚,叔叔华国锋是不愿意她为自己乱花钱的。
等到华国锋生日当天,苏凤仙突然出现在家中,华国锋惊讶又开心,他的80岁与亲人一同度过。
生日宴会称不上“隆重”,一家子亲人,一顿家常便饭,一个生日蛋糕,华国锋就很开心,饭桌上他教导苏凤仙等一众孩子们:“改革开放这么好,经济发展这么快,国家的前途就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们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华国锋时常如此教导自己的孩子们。
图|华国锋晚年
还有一次,之前在他身边工作的警卫员曹俊洪来看望他,见华国锋身上穿着打补丁的衬衣,曹俊洪问:“老领导,您怎么还穿着补丁衣服呀?”
“我对衣服的要求不高,能穿就好,再说了,我很难买到合适的尺码,出去逛街的话又觉得很麻烦。”华国锋答道。
曹俊洪关心这位曾经的老领导,他默默将华国锋的尺寸记下,待离开华国锋的住处后,曹俊洪专门去找裁缝,为华国锋做了一件衬衫。
再次去探望华国锋时,曹俊洪就将新做的衬衣送给他,华国锋叫妻子韩芝俊来付钱,曹俊洪不肯收,最后只能逼得华国锋说:“你要是不收的话,衣服我也不要了。”
曹俊洪只好将钱收下,日后每每去看望华国锋的时候,曹俊洪总是会给他带上一两件新衣服。
图|华国锋
华国锋晚年
退休后的华国锋一直住在北京西皇城根南街九号院,他与妻子韩芝俊住在正屋,院中有悉心照料的葡萄藤,那是华国锋晚年的一大爱好。
他尝试着种植不同品种的葡萄,收获之后,华国锋就送给亲朋好友、以及战士们一同分享,他患糖尿病,不能吃葡萄,所以他只种,种好后再送给别人。
满院子的葡萄藤是华国锋晚年生活的寄托,那些孤单的日子里,他都是与这繁茂的葡萄藤作伴。
图|华国锋与夫人在毛主席纪念堂
他鲜少出门,除了两个特别的日子。
自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养成了一个固定的习惯:每一年到了毛主席的忌日与诞辰,即9月9日、12月26日,华国锋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即使年迈,身体不好,他也会坚持这一习惯。
每每去到毛主席纪念堂,华国锋都会站在毛主席遗像前,大喊:“向伟大领袖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三个充满真情实感的鞠躬,蕴含着的是对毛主席的无限思念。
2007年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诞辰114周年,同往常一样,华国锋准备启程前往纪念堂看望毛主席,这一年,华国锋已是86岁高龄,身体也不如往年了,时常因为病重住院。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不想让他再出门,可华国锋不愿意,他对家人说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你们也不让我去吗?”
不论家人如何劝说,华国锋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无奈之下,家人只好陪同这位倔强的老人再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一路上,他都被家人搀扶着,生怕随时都要摔倒。
来到熟悉的毛主席遗像之前,华国锋推开家人的手,自己站着,他费力大喊:“向着伟大的人民领袖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又是情深义重的三个鞠躬,鞠躬完毕后,华国锋没有离开,只是静静地凝望着毛主席的遗像,或许他只是想和他敬爱的毛主席再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是一秒钟。
图|华国锋
行至晚年,华国锋也有一件未了的心愿。
2008年,这一年对于全国人民有着不同于往常的意义,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华国锋在家经常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
7年前华国锋就通过新闻得知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便是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见证祖国腾飞的那一天。
他无比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可奥运会还未到来,华国锋的圆梦之路上就出现了“拦路虎”。
他生病了,被家人送往医院,躺在病床上,华国锋为自己打气,希望自己的病能赶紧好起来,医生也在为他的心愿努力,计划8月1日让他出院。
家人早早就做好准备,8月初他们拿到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身边人为他激动兴奋,距离他的心愿实现,仅有一步之遥了。
“我老了,去不了了,还是你们去吧。”华国锋冷静地说出这句话,古语有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自己并不乐观的身体状况,华国锋心里十分清楚,他深知,自己很可能无法支撑着去看北京奥运会了。
当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办时,华国锋正躺在床上与病魔抗争,当祖国的进步为世界所震撼,华国锋却始终没有走出病房。
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因病逝世,北京奥运会成为他无奈错过的憾事,而毛主席纪念堂也成了他无法抵达的远方.......
“所葬之处不得占用民用地与耕地,不得破坏生态与古迹。”是他对亲人唯一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