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发表对台“清晰表态”?是糊涂还是另有企图?

2022-02-07 21:51:02

新仙剑奇侠传完美图文攻略

我们常说,“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完整独立的主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系所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彼此主权,是现代国际关系交往的根本前提。“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也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首要准则。

我们中国言行一致,一向完全尊重各国的领土主权。而作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美国,却是丝毫不顾及国际法律与道义,对我们国家的台湾问题,指手画脚,丑态百出。其实这并不奇怪: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担忧中国“反超”自己的战略焦虑感日甚一日。

在经济制裁、舆论构陷等恶毒手段都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台湾问题几乎成了美国政客们遏制打压中国的“最好筹码”。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疯狂打压中国的总体基调没有变,但其执政风格,明显迥异于癫狂的特朗普,显得更加老练而毒辣。最近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又发表了一些所谓的“清晰表态”。那么,拜登是糊涂还是另有企图?

一、“颠三倒四”——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最清晰表态”

就全球层面而言,美国在中亚、中东等地区胡作非为,为非作歹了数十年,搅乱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秩序,人民生灵涂炭,国家支离破碎。无耻的美国人,觉得好处捞足,油水刮够之后,立马撤退走人,给当地人民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即便是自己一手扶持的“亲美政府”代理人,美国也是“弃之如步履”。

而这一切,都让美国的那些盟友们“心头一凉”——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美国口口声声的“安全保护”承诺,还算不算数?要知道,美国能够在全球建立和维护霸权地位,除了自身超强实力外,盟友的信任和支持也是重要支撑。

为了安抚盟友,们的不安情绪,反驳西方世界关于“美国的安全保证不可靠美国、不遵守承诺”等质疑。

2021年8月19日,拜登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开始竭力为美国人的不负责任行为辩护,但主持人似乎并不买账。他故意提起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批评,并专门点出了我国的台湾地区。

然而主持人话音未落,拜登直接打断称:“你记住,台湾地区、韩国、北约等地区之间有根本的区别”。但究竟哪一点不一样,拜登自己也是一笔“糊涂账”。

他接着辩解道:“美国会在盟友受到入侵时作出反应,这种承诺被写在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有关集体防御的条款中,因此台湾地区也是这样的”。

但就是这么一段模糊不清,前言不搭后语的政治说辞,却被一些台湾岛内的一些媒体、政客“自嗨解读”为“拜登自上任以来,对防卫台湾作出的最清晰表态”——当台湾受到“攻击”时,美国必然做出反应。

通过查看拜登的英文讲话不难看出,他的这句语义错乱的话语的重点,在于“台湾不一样”。但那些无良媒体选择性了忽视了重点部门,以此为自己分裂祖国的肮脏心理做注脚,狐假虎威,令人作呕。对此,台湾岛内的民众和各种政治势力,并不买账。

国民党前“立委”孙大千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公开质疑:“民进党利用拜登的此次表态,疯狂地对台湾人民进行集体洗脑。是要继续让台湾人民把未来的命运交到美国的手上吗”?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美国公开表态为台湾提供类似于日韩的那般“安全保护”,岛内的那些坏分子就能“高枕无忧”了么?

信奉现实主义的美国人,无论何时都是以现实利益为重。如果真的到了突破底线,兵戈相见的那一天,美国真的能够为了台湾“不惜一战”?

对此,孙大千说道:“因为基于美国利益的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做出坚定支持承诺的对象也不同,所以美国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愚蠢的去相信这种不切实际保证的政权”。

岛内许多明智而有理性的民众,也对拜登所谓的“最清晰表态”不置可否:“美国讲的话根本不可信,人们听听也就罢了,千万别信以为真”。还有台湾网嘲讽道:“到时候,美国当然会做出反应。只不过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反应只会是先顾自己,利字当头”。

历史上,美国人做出的承诺太多了,但有几个实现了呢?当年苏联集体之后,美国总统亲口向叶利钦发出“暧昧信号”:“欢迎加入西方大家庭,我们愿意提供向帮助欧洲那样,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援助”。但最后,美国可曾拿出过一个铜板?

最近一段时间,拜登一方面鼓吹安全保障的“清晰承诺”,给盟友灌“迷魂汤”,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允诺:“美国不会重蹈覆辙,卷入一场无益于自身的别国内战”。所谓“刀切豆腐两面光,里里外外做好人”,拜登先生堪称“高手”!

对于拜登的“清晰表态”,有一部分人带着调侃的口吻说道:“年过古稀的拜登先生,大概糊涂了。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说过也就忘记了”。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就在民进党及其仆从媒体还在疯狂地“集体自嗨”时,美国的政界和学界就开始站出来批驳拜登,给岛内坏分子们“泼冷水”。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在拜登“清晰承诺”发布之后的第二天,一名白宫高级官员就站出来解释道:“美国对台湾政策从来没有改变”。

另一位美国官员向媒体解释道,拜登的确是说错话了,他把日韩欧等,和美国有“明确防御承诺”的国家,与台湾混为了一谈。由此偏离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坚持的“战略模糊”路线。

与此同时,当被明确美国问及“拜登的此番表态,是否意味着对台政策转变”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虽然也是一通外交辞令,答非所问,但最后也直截了当点明:“美国对台政策依旧”。

二、“阴损依旧”——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总体风格

按照这些美国官员和学者的说辞,拜登此番表态只是“老年痴呆”的前奏,或者是“满嘴跑火车”的顽疾,抑或只是单纯的“吹牛皮,过嘴瘾”。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当然没这么简单,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拜登的此番表态,都堪称“老谋深算”。

拜登敢于以一国总统的身份,在公开场合把我国的台湾和其它盟国相提并论,足见其不惧与中国正面抗争的“坚定决心”。

拜登政府上台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其系统完整的对华政策纲领,还没有最终出炉。但当前,拜登的“心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出的三句话,大致可以描述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的框架脉络——

(1)“中美之间应该存在竞争性”(competitiveitshouldbe);“中美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性”(collaborativeitcanbe);“中美之间必须对抗时就要对抗性”(adversarialitmustbe)。

按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某知名学者的概括: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是将“竞争、合作、对抗”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竞争,但与此同时不排除对华合作,更不怕与中国对抗,但力避高强度的直接冲突。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两国关于台湾问题的争端矛盾一度趋于缓和,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更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国就曾承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再次提出了“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参加以国家作为必要条件的国际组织”。

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在表面上也都大致默认这一立场。但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执政数年间已经实质性地突破了美国政府数十年来均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对台湾的分裂势力,发出了许多错误信号。

中美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因之受到很大削弱。从执政风格来讲,狂妄无边的特朗普,喜欢毫不避讳地“明火执仗”,与中国“赤臂单挑”。而老奸巨猾的拜登则倾向于“机关暗器”,表面柔和,背后软刀子与中国较劲。

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政府似乎回归了“传统”,其咄咄逼人的势头稍弱。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曾多次公开宣示美国要回到“一个中国”政策,其高级官员也公开表态不支持“台独”。

但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被拜登政府所谓的“正确表态”所迷惑,老谋深算的拜登,比“愣头青”似的特朗普更难对付。所谓“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最近半年,美台关系不断走近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本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美国的严肃对话。在安克雷奇对话会以及最近的天津会谈上,我们都清晰亮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立场,警告美国不要再向台湾的分裂势力“擂鼓助威”:“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另外,除了坚决回击美国的挑衅之外,我们还必须旗帜鲜明地警告台湾当局,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妄图阻碍祖国统一的大潮流,更不要背弃祖宗先人,与十四亿人民为敌。

我们真心倡导,并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始终高悬,百万英勇的人民军队日夜枕戈待旦”!

三、“战略模糊”——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行事特征

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能够胜任美国总统的拜登,还不至于“胡言乱语”。他的此番混乱表态,正是美国本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模糊战略”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拜登表态之前,2017年7月17日,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提及美国关于“台湾防务”时,就说道:“台湾是根本不同的问题”。至于究竟“怎么不同”?他同样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也就在17日,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岛的西南、东南等周边海空域,组织了一场联合火力突击等实兵演练。我军出动了作战舰艇、反潜机、歼击机等多军种力量,有效锻炼了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更极大震慑了岛内外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

最近两年美国国内战略学界,关于在台湾问题向中国“摊牌”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学者撰文呼吁:“美国政府应该调整传统的在台海问题上的模糊战略,代之以目的明确的清晰战略”。

换言之,他们希望美国政府彻底撕掉“维护中国统一”的伪善面具,以强硬的姿态向我国释放威慑信号,给台湾那些分裂势力站台撑腰。类似荒唐论调在美国学界影响巨大,拥趸者甚多。但拜登政府则不为所动,依然“委婉模糊”地表示拒绝。

2021年7月,美国白宫“印太”战略协调人坎贝尔,参加了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主办的一场在线讨论会。当被问及美国对台湾“多少爱才算太多”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表明:“我们支持一个牢固的美台非官方关系,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强调:“我们完全认识并了解这一问题(即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此次谈话虽然只是一次智库的学术交流,但坎贝尔的身份地位,十分特殊:

作为民主党资深战略家,坎贝尔在奥巴马时代就曾担任过曾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也是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pivottoAsia)政策的总谋划者,被台湾媒体称之为为美国的“印太沙皇”。

坎贝尔

当前拜登政府中,诸如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都是坎贝尔的“字侄辈”。坎贝尔还曾和沙利文等人,一起在全球著名国际问题期刊《外交事务》(ForeignAffairs)杂志上撰文,批判反思美国的对华政策。

如今坎贝尔的实际职务——白宫“印太战略”协调官,虽然职衔不高,但其“辈分”超高,地位超然,在拜登政府外交团队中举足轻重。因此,坎贝尔的发言,几乎可以等同于拜登的“金口圣旨”。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此重要的对外事务,拜登为什么不让布林肯、沙利文出来宣布,甚至于本人亲自表态呢?

这就更加凸显出拜登老先生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和老奸巨猾——这也和他此次“清晰表态”的逻辑,如出一辙:

一方面,让实际地位很高的坎贝尔出面,可以安抚中国;同时坎贝尔实际官职不高,又是在非正式场合发表的“个人见解”。这就为拜登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变卦”保留余地,还可以避免和共和党强硬派、“亲台派”的冲突。其用心险恶,令人发指!

归根结底,当前拜登政府的对台湾政策,修正了特朗普时期较为激进的做法和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更为柔和。

但究其实质,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搞的是一套“切香肠”的伎俩手段——,一方面大打“擦边球”,不断试探中国政府的底线;另一方面,又总体倾向于维系台海现状,不允许台湾当局主动采取挑衅动作。

其目的,还是为了让美国能够在台湾问题上,持续保持一种“深度介入”状态,以此给中国找麻烦添堵。

四、结束语

大国之间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不仅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根基,更直接关乎世界的安危存亡。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尚未完全统一”的大国,收复台湾,一统华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的确很大,但没有一寸多余”。

神圣祖国的领土如若有一丝一毫的折损,我们这代人就愧对那些,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一尺一寸开疆拓土的列祖列宗。所谓“数典忘宗”,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大忌讳。

当年,小平同志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时,就直言不讳地对来访的撒切尔夫人告诫道:“主权问题,是能够许谈判的”。

今天,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向全世界宣告:“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政,必须解决,任何外部势力,任你是超级大国,还是无赖宵小,都无权置喙”。对此,日渐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千秋大业,舍我其谁”?

包括拜登先生在内的美国历届总统,在打“台湾牌”这个该问题上,可谓机关算尽,使尽了黑手段,挖空了歪心思。拜登政府此番在台湾问题上的“最清晰表态”,看似“新鲜”,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自然不值得我们惊慌。

冷战观察,稳住阵脚,继续埋头苦干,积蓄力量,静待时机,祖国统一,为时不远!

五、参考文献

[1]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突与整合——论伦理学视阈中的新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构建》,载《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3]《中国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战“疫”的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国外人士看中国抗疫》新书发布会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综述》,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8期。

[4]张一飞:《“2020年大选后美国内外政策趋势和中美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2020年年会综述》,载《美国研究》,2021年第1期。

[5]李鹏、谢银萍:《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台湾当局的战略利用——兼论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国家利益的认知偏差》,载《台湾研究》,2021年第3期。

[6]张文宗、张磊:《特朗普政府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危害——兼论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载《和平与发展》,2021年第2期。

[7]孙晓鹤:《“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探析——由经济导向转向政治导向》,载《长治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阳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