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10:37:59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就是军事指挥的最高水平就是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仅用谋略就能达到目的,这也是许多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就是一个十分善于使用谋略的军事家,而在解放战争中,他采取计策争取程潜等国民党将领起义,最后和平解放湖南的案例,就是上兵伐谋的一个典型例子。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主力已经大部分被歼灭,正规军仅剩100余万,而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400万,且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
敌我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夺取全面胜利就在眼前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向全军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即将展开。
而蒋介石为了延续他的统治,命令汤恩伯以70余万人的兵力在长江构筑防线,称汤恩伯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大进军的脚步。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大军开始横渡长江,渡江战役打响。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号称固若金汤的汤恩伯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解放军挥师南下,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时,一野进军大西北,主要解决西北的胡宗南集团,以及马家军;二野在江西、浙江一带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同时掩护三野和四野的行动;三野朝东南进军,担起了解放京沪杭的重任;四野百万大军则沿平汉线南下,准备解放中南6省,兵锋直指国民党最后一个重兵集团--桂系的白崇禧集团。
白崇禧是国民党新桂系的核心人物,与桂西的另一大佬李宗仁并称“李白”,在国民党军中有巨大的影响力。
有着“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是国民党上层为数不多的“知兵”的将领,他用兵凶悍狡猾,我军在他手上没少吃亏。第二次四平之战时,白崇禧空降东北,指挥国军对四平发起猛攻,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退出四平。
渡江战役后,蒋介石为了挽救败局,急忙派白崇禧到华中,任命他为华中“剿总”司令,妄图阻止解放军南下脚步。所以,这次林彪携百万大军南下,一方面除了解放中南六省外,另一方面就是要消灭白崇禧集团,以报当年四平之战之仇。
1947年7月18日,白崇禧来到长沙,随后林彪军逼长沙,但是狡猾的白崇禧在长沙虚晃一枪,马上移驻衡阳。就在林彪准备强攻长沙,追击白崇禧时,毛泽东突然发来急电:
“我军侧面占领平、浏、沣,正面占领岳州、湘阴,但暂时不占长沙,以利举行谈判和平解放湖南间题。”
为什么在四野兵锋正盛的时候,毛泽东要让林彪停止进攻长沙呢?原来,毛主席正在下一盘大棋,筹谋和平解放湖南。而此事,与国民党中另一重量级人物程潜有关。
国民党一级上将程潜
程潜,1882年生于湖南醴陵官庄,1905年参加同盟会,此后一直追随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袁世凯篡位后,程潜被推举为湖南护国军总司令,讨伐袁世凯。护法战争时,程潜又被推举为护法军总司令,因此,他被称为湖南最革命之人。当时,湖南的有志青年对程潜都十分敬佩,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和李立三等人。
北伐战争时,程潜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然而,在进军途中,程潜突然被桂系李宗仁扣押,理由是“
程潜素行暴戾,好乱成性,西征后更飞扬跋扈,把持湘政
”。
虽然后来查明并无此事,程潜免于查办,但是经过这么一闹,程潜的第六军因为群龙无首,被迅速分化了,程潜失去了他的军事资本。
经过这件事之后,按理说程潜和桂系结下了梁子,应该是死敌了。但是,在你1929年,蒋介石和李宗仁反目,桂系孤立无援,被蒋介石驱赶广西时,程潜却出来为桂系说话,号召以民族危亡为重,切不可内乱,主张和平解决桂系事件。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程潜是把国家民族放在第一位的,党派之争放在其次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他能弃暗投明,和平起义的重要原因。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程潜虽然还是在国民党内身居高位,但官场仕途却浮浮沉沉。而当年那个仰慕他的湖南青年毛泽东,已经是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了。这年秋天,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来到重庆谈判。
空闲之时,毛泽东特意去拜访了程潜,这让他惊喜万分。毛泽东就当前国内外局势侃侃而谈,最后谈到了国民党即将要搞得“普选”,他对程潜说:
“你是老资格,国民党政府下届改选,你可以参加副总统的竞选嘛搞成了,好主持和谈,如果搞不成,你就只要湖南!”
其实,毛泽东这就是暗示程潜,将来有一天可以搞局部和谈,争取促成湖南和平解放。对于毛泽东的暗示,程潜当然是心领神会。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
1948年,国民党高级将领李明灏由于长期受蒋介石打压排挤,郁郁不得志,于是决定弃暗投明,转向我党。
在前往解放区的途中,李明灏专程到武汉拜会了时任武汉行辕主任的程潜。李明灏明确表示,自己准备与共产党合作,投奔解放区。
程潜听后,表示赞同,并且还说,当年重庆谈判时和毛泽东的一番畅谈至今不忘,希望李明灏到了解放区后能代他向毛泽东和周恩来问好。
李明灏到达西柏坡后,如实的向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我党领导汇报了程潜的情况,毛主席听后,立即明白了程潜的想法,看来当年说的话起作用了,于是决心要争取程潜弃暗投明,站到人民的这边来。
1948年,6月,程潜参加国民党的副总统选举,同时参选的还有李宗仁、孙科等人。最后,程潜落选,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白崇禧随后又任命为“华中剿总司令”,一时间,桂系势力大涨。为了牵制桂系,蒋介石派程潜到长沙,任他为“长沙绥靖公署主任”,与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共同掌握军政大权。
陈明仁和程潜是湖南醴陵老乡,对湖南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陈明仁也是国民党军内一员难得的虎将,第四次四平之战时,面对四野数倍兵力的强攻,陈明仁率一个残缺不全的军就顶住了攻击,并且迫使林彪撤军,这样的战绩在国民党军内部是非常少见的。
但是,只因为陈明仁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他比较直率,不太听话,最后也被受到蒋介石排挤。所以两人主政湖南后,早就有心弃暗投明,实现和平解放了。
陈明仁,国民党起义将领,建国后授大将衔
不过,摆在程潜面前的有两个难题。
第一,早在1948年,毛泽东就命人列了一份战犯国民党民党,其中程潜排在第二十六号,对此,程潜一直惴惴不安,顾虑重重,不知道就算自己起义,共产党是否会接纳自己;
第二,湖南当时除了程潜、陈明仁外,还有白崇禧坐镇,桂系势力庞大,加上白崇禧手上还有一个几十万人的重兵集团,程潜担心起义会受到白崇禧的阻饶而失败。
毛泽东在了解到程潜的顾虑后,特意委托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章士钊同程潜会面,将毛泽东的意思转达给程潜。
章士钊原本就和程潜私交不错,所以一见面,章士钊就挑明了说,只要程潜将军能与中共合作,走和平道路,那么不仅战犯一事会既往不咎,而且还会受到极大的礼遇。
毛主席对程潜的殷切关怀和希望,使程潜起义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针对程潜的第二个顾虑,毛泽东同样通过章士钊转达他的意思。白崇禧的桂系势力虽然较强,但是林彪的四野大军已经南下,白崇禧这只老狐狸是绝不会在湖南和四野决战的,他必然会逃回两广老家,他在湖南待不了多长,程潜和陈明仁只要在短时期应付白崇禧就行。
毛主席就是这样,事情总是从全盘考虑,滴水不漏。
章士钊还以私人名义给程潜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他称赞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领袖,对颂公(程潜字颂云,毛主席尊称其为颂公)早有敬佩,期望殷切。
于是,1946年6月,程潜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封“备忘录”,明确了他和陈明仁准备起义,与国民党决裂的决心。这封信通过中共湖南地下省委送到了解放区,转交到了毛主席手上。
毛主席看到后,非常高兴。一方面,他命令四野陈兵湖南边境,继续给白崇禧施加压力,将他驱逐出湖南;另一方面,让之前就已经投奔解放区的李明灏前往长沙,秘密筹划程潜、陈明仁的起义事宜。
毛主席在一边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时,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回复程潜:
先生决心采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放湖南问题之方针,极为慰佩,所提军事小组联合机构及保存贵部番号以及编整、教育等项意见,均属可行。此间已派李明灏兄至汉口林彪将军处,请先生派员至汉与林将军面洽,商定军事小组联合机构及军事处置诸项问题,为着迅赴事功打击桂系,贵处派员以速为宜,如果桂系压迫,先生可权宜处置一切,。只要先生决心站在人民方面,反美、反蒋、反桂,先生权宜处置,敌方均能谅解,诸事待理,借重之处尚多,此间已嘱林彪将军与贵处妥为联络矣。
在这封信里,毛主席提到了几件事:
第一,同意程潜、陈明仁提出的保留军队番号编制的请求,当时长沙的守军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共计8万人,总司令陈明仁,起义后,仍然保留了陈明仁第一兵团司令的职位,后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而二十五兵团;
第二,让程潜尽快派专员到武汉与林彪取得联系,双方共同商议如何应对白崇禧的压迫。
毛主席还在信中明确表示,只要程潜能够决心站在人民方面,反美、反蒋、反桂,竖起起义的旗帜,那么肯定会得到我党的礼遇。
当时,程潜一边正在头疼如何应对白崇禧和南京方面的压力,另一边又对起义一事心里没底。
毕竟,他长期在国民党内任要职,身居高位多年,和我党对着干的事没少做,虽说是立场阵营不同,但是因为对我党政策不是很了解,心里总是有顾虑和担忧的。而毛主席的这封信,对程潜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彻底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程潜反复看了几遍毛主席的亲笔信,不禁高兴的说道:
“湖南的问题,去年就开始酝酿,由于没有得到毛主席直接的指示,金盒子还没有揭盖,顾虑很多,现在有了这封信,真是湖南人的喜信,喜信啊!”
他转过身来,放眼窗外,喃喃自语:
“有了毛主席的指示,不仅我个人出处不用顾虑,而且整个湖南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解决!”
8月4日,经过缜密筹备后,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湖南宣告和平解放。听闻此消息后,毛泽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亲拟电稿,回复程潜:
“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尚望团结部属,与人民解放军亲密合作,并准备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以革命精神教育部队,改变作风,力求进步,为消灭残匪,解放全中国人民而奋斗!”
程潜起义后,我党就如同之前承诺的那样,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毛主席同意了程潜提出的成立过渡政府的建议,批准成立湖南人民军政委员,程潜任主任,我军的高级将领黄克诚任副主任。
当时我党正在北京筹备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又邀请程潜出席会议。接到电文后,程潜高兴的一夜未睡,第二天即启程,从长沙前往北京。
当程潜一行人到达武昌时,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和其他政府官员,以及四野司令员林彪和其他高级将领邓子恢、萧克等人已在江边等候,晚上举办了盛大宴会招待程潜一行人。
毛泽东对程潜进京一事也十分关心,亲自部署路线,命令四野派专列接送。当程潜到达北京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恩来副总理都从百忙中抽身,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这种接待规格让程潜受宠若惊,心里由衷感激,暗自感叹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晚年程潜
在政协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毛泽东特意邀程潜的族弟程星龄到办公室,商量程潜的职务问题。毛主席诚恳的对程星龄说:
“想同你商量一下对颂公怎样安排为好,我原先打算请颂公当西南招抚使,后来感到不那么恰当,现在形势发展得很快,更不需要这么一个机构了。中央决定设几个大区,其中有中南军政委员会,属四野作战地区拟以林彪当主席,颂公是老前辈,他从事革命时,我们还是学生,林彪比我的年纪更轻,我想请颂公屈就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论班辈就感到有些为难,请你先考虑一下,再同颂公婉商!”
毛主席的谦逊与诚挚,对程潜如此尊重,让程星龄十分感动。
毛主席还细心考虑了程潜以后的安排,程潜是湖南人,年纪大了难免恋家,于是在北京和湖南各给他安排了一处住所,平时可以住在湖南,需要到北京开会时就住在北京。又考虑到程潜旧部多,往来应酬,开支花销较大,特批政府每月按时送大米5万斤,程潜可以领取大米,也可以折合成钱币领取,任其开支,不受限制。
当程星龄将毛泽东主席这些周到的考虑给程潜讲后,毛主席的心胸宽广,推心置腹,让程潜心里十分感激,他表示道:
“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尽一切努力建设民主繁荣的新湖南!”
毛主席对程潜如此重视,其中原因,除了程潜确实是一位资深元老级人物,曾经对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外,还有一个就是借程潜向外界展示我党和平与友好的理念。
由于国民党长期的负面宣传,很多人对我党都怀有错误、片面的看法,对我党的政策不了解,从而产生了误解和敌意。而通过程潜一事,一些国民党将领看到了我党的诚意,萌生了起义投诚的念头,有利于全国的加速解放。
当时大西南的地区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还有新疆等边陲省份尚未解放,如果强攻,虽然可以也可以取得胜利,当时这样无疑会增加伤亡,推迟全国解放的进度。而程潜的例子,对推动这些地区的解放,起到了一定影响。
而这些事情,早就在毛主席的预测之中,他的深谋远虑,不能不让人佩服,真是太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