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9 15:30:02
关注投资闪电宝,A股盘面早知道!
氢能板块绝对算得上是最近的大热门,重磅催化接连不断。
就比如这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就已经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但是相关的城市名单却一直没有发布。
等待时间越长,市场的预期值反倒打得越满,越往后推移,市场越是万众期待。
所以怀着这样的情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名单终于在2021年8月得以公布。
先是由由北京牵头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再是由上海带领的由“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6个城市(区域)共组建的‘1+6’城市群”。
城市群建设由这两个特大城市带头起步,一下子点燃了市场热情。
当然市场对氢燃料电池的关注已非一日,龙头的业绩报告就是最好的证明。
昨日晚间,“氢能龙头”美锦能源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成绩。
营业收入88.93亿元,同比增长69.54%;
净利润15.33亿,同比增长1396.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增长1909.35%。
同比飙升20倍的归母净利润,也为美锦能源股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成功翻倍做了最好的证明。
所以不要在锂电迅猛发展时,再唱衰氢燃料电池,两种技术路线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你看看,连资本都并没有把筹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你又为什么这么笃定呢?
01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以上言论都是有真凭实据的,氢燃料电池的优势确实是不胜枚举。
首先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氢燃料电池的清洁排放。
相比于锂电池会出现的污染问题,氢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只会排出水,对空气质量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就是相对于锂电池更短的补能时间。
目前以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补能时间过长,动辄8-9个小时的充电时间让车主难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但是氢燃料电池在这一点上和燃油车几乎不相上下。充电3分钟,500公里综合里程。
还有一点就是,氢燃料电池的自重很轻,所以配备氢燃料电池可以明显降低车身重量。而车身重量降低之后又可以进一步节省燃料,保证行车里程。
02
任重而道远
氢燃料电池优势很多,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分为三大类。
首先,氢燃料电池成本高。
首先在技术方面我们和海外仍相距甚远,所以很多核心部件依旧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
而这就形成了负反馈。由于自身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应,就更加难以降低整体成本,影响了氢燃料电池的普及。
所以和燃油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至少要高出两倍,很难有市场。
同是新能源,配备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大面积推广,成本低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那么这就是一条氢燃料电池难以避免的一点。
其次,氢气成本高。
除了燃料电池本身成本高之外,氢气成本高也非常明显地制约了其发展。
按照相关机构的说法,氢气只有将成本下降到30元/kg以下的区间内,才有可能和燃油车以及锂新能源车相匹敌。
可现在氢气的成本还处在60-80元/kg的高位区间内,甚至都不具备同场竞争的资格。
再者,高昂的加氢站成本也让行业望而却步。
两个数字就让大家知道现状。中小型加氢站至少1200万元,大型加氢站更是造价4000万元。
所以不是实力雄厚的厂商都很难踏入赛道。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国内的加氢站数量还停留在百位数,准确的是1165座。
总之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之下,今年1-7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4辆和675辆。
说到这个绝对值真是让人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们还是要看看增速—同比分别增长48.5%和47.7%。
意思就是说,起步虽然低,但是发展速度快。而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来看重的都是预期,不是吗?
而且我们国家的两大特点,导致我们真的非常适合发展氢燃料电池。
03
如果只有一个,非我们莫属
就像很多事情一样,如果别的国家一旦有所退却,我们这边马上就会有大批唱衰的声音出现。
前一阵子日本丰田基本全面放弃氢燃料电池,国内就开始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全盘否认。
理由很简单粗暴,你看人家发达国家都不发展这个了,肯定不好!
还是我们说特高压的那句话,各国自有国情在,别做不做不代表不好。
而且他们才不是不想继续,只有因为没有条件所以被迫停下。
那为什么说国内适合发展呢?因为我们拥有位居全球前列的新能源产业。
氢气虽然能够保证清洁排放,但是制氢却不是那么清洁,所以只有利用新能源发电来制氢才是真正实现碳中和,才能真正体现出氢燃料电池的价值。
这里说的就是光伏制氢、风能制氢。
就像上述提到的氢气成本高,就是别国始终难以克服的关键问题,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这都是小事。
我国的光伏和风电技术都已经位居全球前列,利用先进的光伏和风电技术来制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而且按照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说法,国内10%的弃电就能够满足国内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氢需求,50%的弃电能够满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
这里的弃电指的是那些在当地发电却无法向外运输只好被浪费掉的电能,所以说仅仅把这些原本要被浪费掉的电利用起来,我们就已经能够满足国内用氢需求了。
你说这个成本再高又能高到哪里去?
总之,很多问题不是无法得到解决,锂电池在最开始推出之时普及速度也很慢,但是随着技术进步锂电池的成本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90%,规模效应逐渐形成,也逐渐培养出了消费者的习惯。
那么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将天量补贴砸向氢燃料电池,自身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所以届时再出现一个十万亿市场也指日可待。
而且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在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比例已经超过10%。
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资本的参与,所以有几只票值得大家重点关注:美锦能源、厚普股份、雄韬股份、大洋电机。
内容仅做数据展示,不构成投资意见,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投资闪电宝,A股盘面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