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总理患癌症,毛主席吩咐不许做手术,张玉凤后来说出原因

2022-03-17 09:01:01

新闻式软文范例

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令人悲痛的一年,周总理、朱老总和毛主席相继去世,共和国一下子失去了三位国之脊梁。不同于朱老总急病逝世的突然,毛主席和周总理在70年代的最后几年中饱受疾病的折磨,二人在病中一路互相扶持,不亚于当年的革命情谊。

1972年周总理开始出现尿血症状,身体急速消瘦下来。京津沪三地的专家组会诊之后,确认周总理患上了膀胱癌,毛主席却不让人告诉他和邓颖超病情真相,甚至也不愿让周总理接受手术治疗。后来周总理逝世,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才说出了主席的考虑。

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名字是每一位中国人铭刻在心里的伟人代号,他们一起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毛周二位领导多年来尽心竭力的工作,如今的中国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安稳与幸福。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会议上

这一对在建党的前十年只见过两次的伟大革命家神交已久,自从国民党二大上第一次会面,一见如故的两人确立了彼此共同的革命信仰,成为了相伴一生、密不可分的革命战友。

自六十年代以来,年过六十的周总理就开始体会到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后遗症。当他和毛主席的老朋友斯诺来拜访时,周总理还表示自己因为睡得太少,身体减弱,如今要打球蛋白了。

可是说完这些话,总理依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丝毫没有因为日益低下的身体状况减缓工作的强度和密度。总理甚至称自己的养生之道就是通过加倍工作来抚慰在革命中牺牲的战友们。

直到1967年2月,身体实在不舒服的周总理接受了医生的检查,被诊断出心脏病。长期不眠不休的高负荷工作让周总理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重大问题,他的各项机能普遍出现了衰退症状。

然而作为国家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总理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民生、教育、经济、军事、社会发展、农业、工业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都需要他去操心,医生定时定点休息的建议根本不可能实现。

批阅文件的周总理

即使确诊了心脏病,周总理的工作量没有减少半分,即使他嘴上向邓颖超抱怨着自己“手抖得不行”,办公室外时刻有医生准备进来给他输氧,总理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工作,仅有的休息时间就是工作的间隙或者乘车的那一时半刻。

1972年年初的时候,周总理的生活秘书在他的便壶中发现了血迹,周总理的身体也日渐瘦削起来。医生多次劝他到医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周总理内心知道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但他不敢去检查,他怕查出问题会被强制住院,会耽误国家的事务。

他对邓颖超和医生恳求一般地说:“你们先不要急,让我忙过这一段。就算查出癌症能有什么办法?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总是以这种借口拖延的周总理因为两次差点晕厥过去的心绞痛被强制送到了医院,经过京津沪三地顶尖专家的会诊,74岁的周总理被确认患上了膀胱癌。

密切关注总理身体情况的毛主席第一时间拿到了诊断报告,看着上面的膀胱癌三个字面色沉重。1971年毛主席突然休克时,周总理蹲在他床边紧握着他的手,低声呼唤“主席,我是恩来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毛主席自己和共和国都承担不起总理有恙的消息。

认认真真看完周总理的病情报告后,毛主席提出三点指示:一,病况要瞒着周总理和邓颖超;二、尽量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要做手术;三,防止扩散,注意营养和休息。前两点是对医院和工作人员做出的要求,第三点则是给周总理的建议。

主席和总理商谈

虽然不知道自己病情的真实状况,周总理还是根据自己身体的异样猜测到泌尿系统出了问题。面对毛主席经常发来“安心养病、节劳”的指示,周总理总是用“自己还可以”的理由拒绝主席的好意,仍然没有减轻工作任务。

在主席“不动手术”的要求下,泌尿科专家吴阶平提出了“电烧”疗法,在这年11月对总理进行了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周总理接受治疗的时候,毛主席就会召见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情况,得知周总理的情况稳定才松了口气,还专门给医疗组打电话表示感谢。

1973年3月,周总理送走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终于在多次痛到打滚的状态下支撑不住的总理向政治局提出了休息,指示邓小平接替他的工作。邓颖超陪着他在玉泉山呆了两个多星期,期间进行了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这也是周总理参加革命以来休息最长的一段时间。

然而短暂的休息并没有阻挡住总理繁忙的步伐,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1973年6月访问延安时,听到延安领导保证五年内把粮食产量翻倍的保证,周总理动情地说:“如果我还在世,到时候一定来”,可见他当时已经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

1974年2月,周总理的病情再度恶化,不仅每天便血,还要忍受血块拥堵的巨大痛楚,向来谦和能忍的周总理竟然疼到在沙发上打滚。然而周总理直到5月份还不肯去医院,他总是想着能够在最后的时间里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事情。

晚年的总理影像

有人曾统计过,周总理在1974年的前五个月中有5天不眠不休地工作了24小时,不低于19小时工作时间的日子则有38天,其他日子的工作时间也都在12小时以上。此刻他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身体的疼痛绝非常人能够忍耐,在医生说“血尿痛会引发心脏病乃至危及生命”之后,周总理才同意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而当初不同意对总理进行手术的毛主席也不得不作出让步,让周总理在三个月内进行了两次手术。就在周总理接受手术的前两天,他还和毛主席一起接见了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等人。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堪忧,他却体贴地表示很多外国政要访华就是为了见见自己,不想他们带着遗憾回国。

毛主席接见宾客的时候,周总理经常会提前离开处理事务。这天夜里,毛主席送走拉扎克等人却看见总理站在门口,两个并肩作战半个多世纪的老战友目光交汇到一处,原本挂着笑意的毛主席突然垂下眼帘,面带哀伤地紧紧握住了周总理伸来的手。

两个重病在身也政务缠身的老人就这样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摄影师在忧伤沉重的氛围中抓拍了这一幕。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会是两位伟人的最后一次握手。两天后,周总理因为病况危急被送进了手术室。毛主席的生活机要秘书张玉凤多年后回忆往事,提到周总理确诊膀胱癌时毛主席的表现。当时中央专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对周总理的病情进行商讨。毛主席对专家组手术切除的建议进行反驳:“你们西医总是建议开刀,结果开一个死一个”。

原因就在于周总理被确诊之前的几个月,陈毅因为结肠癌手术于1月份逝世,谢富治也接受了胃癌手术,并在3月份逝世。两位副总理的离去,让主席对手术产生了不信任和畏惧,他不敢让周总理再承担手术的风险。

谢富治

但此刻毛主席对老战友的担忧占据了上风,曾经不想周总理动手术的念头早已消失无踪,只求周总理能顺利度过手术风险。

1974年10月,毛主席因为白内障已经看不清东西,右眼只在强光照射下才有反应。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足以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两眼失明的毛主席只能按照医生建议到长沙休养。

此刻主席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远在北京的周总理,他每天让秘书把总理的情况念给自己听,清楚地记得总理的失血数字和手术时间。邓小平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还特别嘱咐他“稿子不要写得太长,总理站不了那么久”。

1975年8月,毛主席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当时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的周总理坚持来到主席的手术室门口守着。为了不让主席担心,周总理没有进去打招呼,等手术结束就回到了自己的病房。

从1974年6月1日住院进行第一次手术,周总理后续又进行了6次大手术和8次小手术。每次手术他都做好了最后一次的准备,甚至在1975年9月会见罗马尼亚代表的时候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这时的周总理体重只剩下30公斤,长期的疾病折磨让他形容憔悴,没有打理过的头发和胡茬凌乱地挂在脸上。工作人员想要请经常给他理发的朱师傅来收拾一下,总理却担心朱师傅会难过,拒绝了。在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里,周总理拒绝了很多人探访和看望,只有邓颖超能够经常来看看他。

周总理和邓颖超在长城

1975年11月,周总理让邓颖超的秘书赵玮陪同到医院来,把手从被子里伸出来握住了赵玮的手说:“你要照顾好大姐”。赵玮鼻子一酸,连忙走到病房外抹眼泪,周总理就深情地看着邓颖超,说:“我有好多的话没有跟你讲……”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毛主席时常盯着周总理的身体报告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的老战友恐怕时日无多了,但他内心依然期盼奇迹的出现。同样病重的毛主席不知道周总理此刻在医院里已经疼痛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向来怀有儒家气质、风度翩翩的周总理在麻醉和镇定剂统统无用的情况下,终于忍不住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疼得受不了,能不能哼哼两声。

1976年的元旦过后,周总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和前来探望的叶剑英的说话时间也从三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一个小时……这时的叶剑英就坐在总理身边,拉着他的手,眼含热泪地看着他。

1月5日凌晨,周总理被推到手术室进行了人生最后一次手术,只能靠着输氧和输液维持身体机能。7号这天,周总理在邓颖超走后才睁开眼睛,一直转动着视线在房间里寻找,面对护士的询问,总理却只是摇摇头。

晚上11点的时候,周总理虚弱无比地对主治医生吴阶平说,要他到其他病人那里去照顾,这是周总理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早上,邓颖超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立马坐车往医院赶去,却只见到病房门外站满了哭泣的人,周总理已经走了!邓颖超缓缓走到周总理的病床边,摸了摸他的脸说:“恩来,你真的走了……”

周总理追悼会

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第一时间赶到毛主席的住处,却不敢把这个消息说出来,只能告诉了值班护士孟锦云。毛主席吃过午饭,休息了两个小时,到了孟护士按例给他阅读报刊的时间,孟护士趁着毛主席的精神尚可,把中央写好的讣告读了出来:“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毛主席沉默地听着,始终不发一言,良久才慢慢地合上眼睛,流下了两行热泪。15日下午,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已经不能行走的毛主席让人送去了花圈,自己却看着电视转播再次流泪。

两位相伴整整五十年的革命战友就此分别,共和国痛失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殚精竭虑的好总理。如今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55年了,但他那句振聋发聩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回荡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阳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