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前沿系列(6):CD39

2022-06-04 17:11:02

搜搜影视在线看最新电影 https://www.sosodyw.net

  观点聚焦

  投资建议

  以CD39/CD73 等核苷酶为代表的腺苷通路近年在肿瘤免疫治疗探索中初露头角,我们建议关注相关领域进度居前且有差异化设计思路的国内外候选分子:1)CD73 方面,关注进度居前的CD73 抗体Oleclumab(阿斯利康),差异化设计消除钩状效应的CD73 抗体如Uliledlimab(天境生物)、Mupadolimab(Corvus)等及其他CD73 抗体(如康方AK119、信达IBI325等)临床进展与横向疗效对比,新型分子设计如AK131(PD-1/CD73 双抗,康方生物)及国内候选小分子药物(如德琪ATG-037、和誉ABSK051等)的IND申报及早期数据披露;2)关注CD39 抗体领域的临床进展。

  理由

  CD73 与CD39 靶点机制明确,联用安全性良好。肿瘤微环境(TME)中的CD39、CD73 作为核苷酸酶,可依次水解胞外ATP(eATP),产生免疫抑制性腺苷(ADO)。靶向抑制CD39 和/或CD73 可阻断这一通路,解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T细胞,潜在可将“冷肿瘤”变热,改善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响应。在研CD73/CD39 候选药物整体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多重联用方案的开发提供了保障。

  CD73 候选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治疗与部分难治性肿瘤中展现了联用潜力,关注差异化抗体设计与小分子开发。抗体方面,阿斯利康开发的Oleclumab(CD73)联用Durvalumab(PD-L1)在头对头Durvalumab单药的II期临床中,将同步放化疗后无进展的Stage III NSCLC患者疾病进展/死亡率降低56%,展现了CD73 联用PD-L1 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潜力。国内企业中,天境生物Uliledlimab通过差异化的结构设计消除了“钩状效应”,已显示出初步疗效信号,并率先进入II期临床;此外康方生物、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等多家药企也进行了CD73 抗体药物布局。小分子方面,AB680(Arcus)在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中展现了显著优于标准疗法的初步数据。国内药企德琪医药通过引进合作方式布局了口服CD73 候选小分子抑制剂,和誉医药也披露了CD73 靶向小分子的早期布局。

  CD39 药物研发总体处于早期,关注后续临床数据披露。CD39 作为腺苷代谢上游的核苷酶,抑制CD39 在减少腺苷生成的同时,尚潜在可维持ATP水平。CD39 抗体整体进度晚于CD73,其中Surface的SRF617 进度较快,艾伯维与Tizona联合开发的TTX-030 也于AACR2022 披露了用于胃癌的积极I期数据。国内布局的有科望医药的ES002/ES014、君实生物的JS019 等。

  风险

  药物临床研发进展受阻;适应症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文章来源:中金公司)

文章来源:中金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阳光新闻网版权所有